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53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2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urface film formed on pure iron was investigated in a solution of 0.05 M NaOH and 0.05 M NaCl. Raman spectra of the film were recorded in situ during anodic polarisation over the passive region after addition of the NaCl to the electrolyte, under conditions of preresonance enhancement using excitation at 636.4 nm. Multivariate curve resolution with alternating least squares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the spectra to measure the relative amounts of different iron oxide and oxyhydroxides in the film at different potentials. The water content was also determined in this way from Raman spectra recorded using excitation at 514.5 nm.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ilm and the amount of incorporated water were influenced by the applied anodic potenti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able pitting can occur when the composition changes from the primary constituents β‐FeOOH and Green Complex (a hydrated, amorphous magnetite) with smaller amounts of γ‐Fe2O3 and γ‐FeOOH, to δ‐FeOOH and Green Complex, simultaneously with a reduction in water content. These changes result in conditions that favour the rate of localised breakdown of the film by Cl ions over the rate of repassivation by water in the passive film.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2.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15):3183-3194
ABSTRACT

The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nucleic acids using rivanol as the fluorescent probe in the presence of SDS was proposed. Under proper conditions, addition of nucleic acids to a mixture of rivanol and SDS resulted in enhanced fluorescence and spectral shifts of rivanol-SDS system. The calibration graph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0–10.0 μg/ml for CT DNA and 0–9.0 μg/ml for yeast RNA, 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62 ng/ml for CT DNA and 156 ng/ml for yeast RNA. CT DNA could be determined in the presence of 20%(w/w) yeast RNA.  相似文献   
53.
激光诱导熔穴对等离子体辐射增强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能量钕玻璃激光器输出的单脉冲激光重复作用于土壤样品表面同一位置,利用光谱采集系统对序列激光脉冲作用下形成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进行采集。实验结果显示:在熔穴孔径的约束作用下,激光诱导产生的土壤等离子体辐射不断增强,谱线强度和信背比都随着作用脉冲个数的增加有不同幅度的提高。通过采集等离子体像及熔穴形貌的图片,对等离子体形状、激光诱导熔穴形貌以及激光烧蚀样品质量进行了研究,初步探究了激光诱导熔穴对等离子体辐射增强的内在机理。在序列激光脉冲作用下,所形成等离子体的体积先是逐渐增大,尾焰发生畸变,然后体积慢慢变小,并且颜色从浅黄色逐渐变为白色,意味着温度在不断升高。激光诱导熔穴的形状比较规则,从孔穴底部到顶部直径逐渐增大,基本成圆锥形。激光烧蚀样品质量随着脉冲个数的增加而递减。借助熔穴的约束作用、孔壁多次反射过程所产生的Fresnel(菲涅耳)吸收以及逆韧致辐射吸收提高了蒸发物质的原子化程度,增大了等离子体辐射强度。  相似文献   
54.
在pH7.6 ̄7.8和低离子强度条件下,中性红(NR)与小牛脱氧核糖核酸(ctDNA)作用产生以535nm为特征的共振光散射增强(ERLS)光谱。机理研究表明,这种ERLS是由于DNA诱导中性红的聚集所致。确定了最佳聚集条件,考察了聚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5.
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多层薄膜样品的增强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研究了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多层薄膜样品的增强效应。根据多层膜中的X荧光强度理论计算公式编写了计算机程序,并计算了Zn/Fe和Fe/Zn双层膜样品中不同薄膜厚度时Fe 的一次荧光强度、二次荧光强度、二次荧光与一次荧光强度比以及二次荧光在总荧光强度中比例。研究发现,在多层膜样品的X射线荧光分析中,激发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元素谱线的一次荧光相对强度、二次荧光相对强度和二次荧光在总荧光强度中所占比例都随薄膜厚度及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当Fe和Zn层厚度相同时,随厚度的变化,对于Fe/Zn样品,Fe 二次荧光强度占总荧光强度最高为9%,而对于Zn/Fe样品这一比例最高可达35%。  相似文献   
56.
有机酸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中基体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乙二酸、乳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等有机试剂对不同质量和不同电离电位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雾化气流速的调节,低浓度有机酸介质对所分析元素具有增强效应,尤其是对电离电位在9~11 eV的Be,Zn,As,Se,Sb和Hg等高电离电位元素的影响。酒石酸的增强效应显著大于乙二酸、乳酸、柠檬酸。探讨了有机酸的增强机理。利用酒石酸对Be,Zn,As,Se,Sb和Hg等的增强特性,测定了水标准物质SRM 1640中的Be,Zn,As,Se,Sb和SRM 1641d中Hg,其测定结果与标准样品提供的标准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7.
严馨叶  邱小军  卢晶 《应用声学》2014,33(4):313-323
用于免提通信设备的语音增强算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而算法处理结果的音质问题近年来也备受关注。针对基于双传声器降噪的蓝牙耳机系统,将常用多通道传声器降噪算法归纳为基于相干函数法和基于空间预分离法这两大类进行分析和比较。基于相干函数法利用两个通道间信号的相干函数对含噪信号滤波达到降噪目的,而基于空间预分离法利用空间特性从含噪信号中分离出噪声参考信号来消除噪声。分析基于降噪量、语音音质和综合性能三个指标,从约束语音损伤的角度分析最优解的形式,并对比两类算法的实际性能。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算法可权衡降噪量与语音损伤,达到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8.
汉语耳语音孤立字识别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莉莉  林玮  徐柏龄 《应用声学》2006,25(3):187-192
耳语音识别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是由于耳语音本身的特点,如声级低、没有基频等,给耳语音识别研究带来了困难.本文根据耳语音信号发音模型,结合耳语音的声学特性,建立了一个汉语耳语音孤立字识别系统.由于耳语音信噪比低,必须对其进行语音增强处理,同时在识别系统中应用声调信息提高了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说明了MFCC结合幅值包络可作为汉语耳语音自动识别的特征参数,在小字库内用HMM模型识别得出的识别率为90.4%.  相似文献   
59.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增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研究了三种有机溶剂、五种有机试剂、八种表面活性及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对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上感兴趣的十一种元素Fe、Co、Ni、Mn、Zn、Cu、Cd、Cr、Sr、Pb、Mg等的增敏作用。它们对这些元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敏,最大值敏倍数达9.5倍。  相似文献   
60.
  山豪 《应用声学》1996,15(5):1-5
本文讨论近年电声技术的进展,综述电声器件概况,介绍高保真立体声中的环境声和数字声频,并总结迅速发展的声场电声控制技术,最后讨论了主观电声测量方面的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